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481

年份

2023 45

2022 42

2021 52

2020 37

2019 26

2018 44

2017 29

2016 34

2015 36

2014 2

2013 10

2012 9

2011 22

2010 8

2009 9

2008 15

2007 5

2006 9

2005 11

2004 3

展开 ︾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13

可持续发展 11

能源 11

能源安全 6

新能源 4

网络空间安全 4

能源战略 4

能源结构 4

能源转型 4

能源革命 4

中长期 3

互联网 3

互联网+ 3

交通 3

交通基础设施 3

氢能 3

2035 2

2035年 2

中国 2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我国陆路交通能源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杨勇平,武平,程鹏,师瑞峰,田新首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3期   页码 153-162 doi: DOI 10.15302/J-SSCAE-2022.03.016

摘要:

能源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为契机,推动能源交通,将提升能源交通两大基础行业的低碳化、高效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支持实现我国碳达峰本文梳理了陆路交通能源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阐述了能源交通的必然性,提出了由动力层、物理层、应用层组成的新型交通能源系统架构;从能源主导、交通主导、能源交通并重等视角,分别剖析了互联电力、电动化交通能源交通3 种新型交通能源系统形态。在评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典型线路上交通能源系统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禀赋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3 层结构、3 类形态、3 种驱动力相结合的陆路交通能源系统发展策略,以引导形成清洁低碳、融合高效的新型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研究认为,陆路交通能源系统的创新方向主要包括成套核心装备研制、融合系统构建与运维、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建设。

关键词: 陆路交通     交通能源系统     互联电力     电动化交通     能源交通    

我国道路交通能源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贾利民,师瑞峰,吉莉 ,武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3期   页码 163-172 doi: 10.15302/J-SSCAE-2022.03.017

摘要:

能源交通的交替进步承载了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与文明延续。面对资源紧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带来的严峻挑战,利用交通资产能源化、交通用能绿色化途径可以有效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本文系统回顾了道路交通能源融合的发展历史,调研并分析了源于国家能源安全、交通能源结构绿色化转型、交通资产能源化潜力开发,以及交通系统智能化等推动道路交通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的需求与变化趋势。笔者在对我国道路交通风、光自然资源禀赋与用能需求自洽供给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道路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参考路径,并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道路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最后,提出了技术与政策两方面建议:在技术方面,建议强化科技研发、推进产业链发展,助力技术创新与融合;在政策方面,建议完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支持探索市场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交通能源融合交通资产能源化;可再生清洁能源;碳达峰、碳中和;交通用能负荷    

“双碳”目标下轨道交通能源融合发展路径和 策略研究

贾利民,程鹏,张蜇,吉莉,徐春梅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3期   页码 173-183 doi: 10.15302/J-SSCAE-2022.03.018

摘要:

轨道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行业,推进轨道交通能源结构变革和以能源自洽为特征的新型轨道交通能源系统发展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能源融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轨道交通能源融合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太阳能、风能等方面分析了轨道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自然禀赋情况;根据电气化和非电气化轨道交通特点,提出了通过交通资产能源化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自然禀赋,实现新时代轨道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路径;最后,基于轨道交通能源自洽供给潜力评估,提出了轨道交通能源融合的系列场景和方式,最终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自洽能源系统构建为目标的轨道交通能源融合的发展路线图和对策建议研究建议:鼓励绿色智能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构建轨道交通能源融合技术体系;实施核心科技攻关计划,统筹新能源与轨道交通产业布局;政策引领轨道交通能源融合发展,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保障体系。

关键词: 轨道交通;资产能源化;自然禀赋;自洽供给;融合发展    

地下空间支撑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系统融合发展研究

秦博宇,王宏振,王召健,熊自明,赵金龙,卢浩,王明洋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1期   页码 45-59 doi: 10.15302/J-SSCAE-2023.01.014

摘要:
城市因人口、经济活动高度集中而产生极大的能源消耗量,也是各类风险高度集聚的重点区域;能源交通作为城市 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融合发展对于城市绿色低碳本文梳理了城市轨道交通能源领域的低碳韧性发展现状,涵盖城市轨道交通低碳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系统韧性评估 及提升、储能系统安全防控及风险评估三方面;提出了地下空间支撑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能源融合系统构想,阐述了常态时 期、极端条件下相应系统的运行模式;从环境、经济、社会角度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能源融合系统的潜在效益,展望了构 想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可能的解决思路。研究建议,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能源融合系统政策机制,推进多部门协同治理;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能源融合系统科技创新体系,助力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低碳、安全、高效运行;推动城市电网和轨道交通协同管理体系建设,增强城市

关键词: 地下空间;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能源融合;可再生能源;储能安全防护    

我国水路交通能源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袁裕鹏 ,袁成清 ,徐洪磊 ,严新平 ,何琳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3期   页码 184-194 doi: 10.15302/J-SSCAE-2022.03.019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路交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水路交通能源融合发展成为应对资源紧缺本文梳理了包括船舶、港口在内的我国当前水路交通用能特征形式,从供给、质量、利用模式的角度评估了相关主体的能源需求演化趋势;开展了水路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技术性评估,涵盖自然禀赋分析、基础设施资产能源化应用潜力、用能需求研判,并据此提出了我国水路交通能源融合的发展原则、思路与路径。本文从政策、关键技术、人才培养等层面提出了推动我国水路交通能源融合的发展建议,以期为领域交叉研究、水路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参考。

关键词: 水路交通;新能源;低碳燃料;零碳燃料;能源利用模式;交通基础设施    

智能电网与能源融合中的新材料与新装备技术

宁圃奇, 韦统振, 肖立业, 齐智平, 严萍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3期   页码 125-131 doi: 10.15302/J-SSCAE-2018.03.018

摘要:

新材料技术及其新装备作为未来智能电网与能源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能源革命,促进能源转型以及刺激能源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以“融合”为对象,重点探讨了新材料及其新装备的关键技术,并详细分析了发展新材料及其新装备对我国能源战略布局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发展现状,本文重点讨论了新材料及其新装备在实现“融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面向“融合”新材料及其装备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据此本文在最后提出发展建议,力求助力我国新材料及其新装备的建设,推动“融合”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 新材料     新装备     融合    

基于 4S 融合的新一代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刘宗巍,宋昊坤,郝瀚,赵福全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3期   页码 153-162 doi: 10.15302/J-SSCAE-2021.03.019

摘要:

基于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融合( 4S 融合)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是可灵活移动的智能网联终端,可充分打通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源流本文旨在阐明基于 4S 融合的新一代智能汽车的重要价值,论证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路径,构建新型技术体系并完成关键技术分析。研究表明,基于 4S 融合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是对智能汽车在价值、功能、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升级,我国应当选择车路协同的智能汽车技术路径,把握战略机遇、实现创新引领;基于 4S 融合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技术体系应促进汽车自动化水平与网联化水平同步进步研究提出了顶层设计、产业融合、技术创新、落地应用等方面的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智能汽车产业长远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新一代智能汽车     智能交通     智慧城市     智慧能源     4S 融合     车路协同    

网络中心战作战理念与信息融合技术

朱林,张晓囡,徐兴杰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 第7卷 第3期   页码 69-73

摘要:

探讨了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内容,指出信息融合技术是网络中心战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之一,并论述了信息融合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体系结构、信息融合系统工程及融合的算法,总结了信息融合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中心战条件下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网络中心战     作战理念     信息融合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研究

周堂,赖明勇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7期   页码 103-108

摘要:

分析了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优势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物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结合之处并给出了交通运输物联网定义针对传统的交通运输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未来交通物联网发展模式。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交通系统     传感     交通运输物联网     应用模式    

泛能——信息与能量耦合的能源互联网

甘中学,朱晓军,王成,陈岳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9期   页码 98-104

摘要:

伴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探索未来能源发展的新出路。近年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能源互联网的提法引起了广泛关注。泛能以系统能效理论为基础,形成能源、物联网和互联网构成的三层立体网络,利用信息与能量的耦合和协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多品位能源的潜力,解决可再生能源融合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供能用能一体化带来的动态匹配问题,并实现了基于信息与能量耦合的协同优化控制,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能源互联网。

关键词: 泛能;信息和能量耦合;能源互联网;系统能效;有序化    

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现状及展望

胡田飞,刘济华,李天峰,岳祖润,张翊敏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2期   页码 122-132 doi: 10.15302/J-SSCAE-2023.02.013

摘要:

铁路资产能源化、用能绿色化是助力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梳理了铁路沿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声能、制动能、振动能等各类新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总结了当前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形式、技术特征、设备水平的发展现状;分类汇总了铁路服务设施、运载体、基础设施与新能源融合的具体场景,讨论了车站站顶光伏、新能源机车、基础设施自供电监测设备等主力场景的发展规模及面临的问题。按照铁路新能源供给潜力分级,从微型、小中型、大型、超大型等不同规模新能源系统的角度,构建了铁路与新能源融合的系列场景及方式,重点讨论了铁路沿线基础设施病害防控电气化设备与小型、中型分布式离光伏系统融合这一新型主力场景进一步从能量捕获与转化、负载、储能、能源管理等技术方面,提出了铁路与新能源融合的未来趋势、关键技术、重点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规划建设、转型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铁路;新能源;服务设施;运载体;基础设施;电气化;融合场景    

互联网与能源系统的融合形态与技术

张勇军,李立浧,陈泽兴,徐敏,刘平,蔡泽祥,韩永霞,许爱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2期   页码 79-85 doi: 10.15302/J-SSCAE-2018.02.012

摘要:

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推进能源系统与信息网络的深度融合,构建多种能源优化互补、供需互动开放共享的能源系统和生态体系,是能源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阐述了互联网与能源系统融合的驱动力,探究了互联网与能源系统融合的基本形态,提出了互联网与能源系统融合的分阶段发展形态,即智能化、透明化、智慧化;最后,提出了互联网与能源系统融合的相关关键技术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技术     能源系统     融合    

采用车载通信的自适应绿色交通信号控制 Article

Erfan SHAGHAGHI,Mohammad Reza JABBARPOUR,Rafidah MD NOOR,Hwasoo YEO,Jason J. JUNG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7年 第18卷 第3期   页码 373-393 doi: 10.1631/FITEE.1500355

摘要: 为了解决当今大都市生活不可预知的交通拥挤问题,使用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作为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s)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能够取代传统仪器为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traffic signal controllingsystems, TSCSs)提供信息来源的车载局域(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VANET)技术最近引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V2V通信方案包含了集群车辆密度的计算程序,而V2I通信用于转移计算密度信息和优化行动信息给路边的交通控制器。流量评估所需的主要交通输入数据为交叉路口主要交通车辆队列的长度。

关键词: 车载局域;智能交通系统;集群;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控制器;燃料消耗量    

煤矿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发展研究

吕超贤,孙文,宋关羽,于浩,王成山

《中国工程科学》 2023年 第25卷 第5期   页码 136-145 doi: 0.15302/J-SSCAE-2023.05.012

摘要: 研究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促进煤炭共伴生资源及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推进煤矿综合能源建设,推进能源优化组合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开发煤矿综合能源微网精细化调度平台,实现煤矿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推动煤基多元清洁能源协同开发、煤基风光互补多元协同运行、高效大规模多元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融合,促进煤炭清洁低碳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协同煤炭、电力、热力、光伏发电、风电等不同能源系统的配置和集成,确保煤矿能源在电力供需、能源配置、市场交易等方面与煤矿整体能源系统相协调。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物质 ‒ 能量自主循环、CCUS等相关技术创新,将CCUS技术与电转气、地下储气技术相融合,利用CCUS装置捕集煤矿综合能源产生的CO2,用作电转气甲烷化反应环节的原料以生成CH4,额外的CO2进行就地封存,实现煤矿综合能源循环减碳。

关键词: 煤矿能源资源;伴生资源;高效利用;物质 – 能量循环;综合能源    

新时代西北地区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路径研究

朱汉雄,耿笑颖,肖宇,蔡睿,刘中民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1期   页码 92-100 doi: 10.15302/J-SSCAE-2021.01.016

摘要:

新时代,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由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组成的能源“金三角”和新疆等西北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典型富集区,承担了我国能源供应的重任,同时也因其生态环境的脆弱而面临着“大开发&新时代下西北地区如何通过能源革命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级和水平,是西北地区能源发展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西北地区资源、产业和区域优势与挑战的基础上,结合能源革命要求,提出西北地区实施能源革命应战略定位于国家多能融合技术示范基地、国家煤制燃料战略储备基地和国家综合能源供应基地,多能融合是实现西北地区战略定位的有效路径建议围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及耦合替代,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和低碳化、智能化多能融合三条主线,推进六项融合示范举措,共同实现以多能融合为特征,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引领的能源革命“西北方案

关键词: 能源“金三角”,能源革命,多能融合,战略路径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我国陆路交通能源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杨勇平,武平,程鹏,师瑞峰,田新首

期刊论文

我国道路交通能源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贾利民,师瑞峰,吉莉 ,武平

期刊论文

“双碳”目标下轨道交通能源融合发展路径和 策略研究

贾利民,程鹏,张蜇,吉莉,徐春梅

期刊论文

地下空间支撑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系统融合发展研究

秦博宇,王宏振,王召健,熊自明,赵金龙,卢浩,王明洋

期刊论文

我国水路交通能源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袁裕鹏 ,袁成清 ,徐洪磊 ,严新平 ,何琳

期刊论文

智能电网与能源融合中的新材料与新装备技术

宁圃奇, 韦统振, 肖立业, 齐智平, 严萍

期刊论文

基于 4S 融合的新一代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刘宗巍,宋昊坤,郝瀚,赵福全

期刊论文

网络中心战作战理念与信息融合技术

朱林,张晓囡,徐兴杰

期刊论文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研究

周堂,赖明勇

期刊论文

泛能——信息与能量耦合的能源互联网

甘中学,朱晓军,王成,陈岳

期刊论文

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现状及展望

胡田飞,刘济华,李天峰,岳祖润,张翊敏

期刊论文

互联网与能源系统的融合形态与技术

张勇军,李立浧,陈泽兴,徐敏,刘平,蔡泽祥,韩永霞,许爱东

期刊论文

采用车载通信的自适应绿色交通信号控制

Erfan SHAGHAGHI,Mohammad Reza JABBARPOUR,Rafidah MD NOOR,Hwasoo YEO,Jason J. JUNG

期刊论文

煤矿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发展研究

吕超贤,孙文,宋关羽,于浩,王成山

期刊论文

新时代西北地区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路径研究

朱汉雄,耿笑颖,肖宇,蔡睿,刘中民

期刊论文